![](https://www.spa.org.tw/sites/default/files/styles/article_large/public/field/image/emiliano-bar-oeawu9vshzo-unsplash.jpg?itok=ejJeGtG2)
京元電子爆發群聚感染至今,苗栗縣政府提出「禁止移工外出禁令」,許多團體都為了移工發聲,我們也想跟大家分享這幾日的感受。
把所有的移工都關在宿舍,問題和病毒就一起消失了嗎?
「病毒不分貴賤,但輕易讓病毒入侵的,是人心的貴賤。」
宿舍衛生環境不佳
長久以來,為了節省成本,移工們常常十個人塞在小小的一間宿舍,空間擁擠環境髒亂,更容易發生交叉感染,只要一個人生病,幾乎所有人都會跟著一起生病。身為底層弱勢的移工,沒有話語權,也難以向雇主或仲介爭取,宿舍擁擠導致的交叉感染,正是讓疫情擴散的原因。
無法流動的移工與資訊
移工禁足令,不分染疫與否一概禁止出入,但移工的生活只有上下班路線,宿舍、工廠兩邊跑,防疫資訊都需要靠親友或移工團體翻譯後轉發,不像我們打開電視手機,就可以看到最新的疫情消息,防疫只能靠自己。禁止移工進出只是掩耳盜鈴,人員流動帶進的病毒,才是我們要對抗的敵人。囚禁移工,只是讓我們看不見他們在宿舍的擔驚受怕,看不見,不代表病毒被消滅。
他們是防疫政策設計的最末端,語言不通只能靠自己防疫,這次京元電子的群聚事件,都只能從自己的臉書、Line轉發同鄉的消息,我們不知道有沒有統一的管道向他們說明如何處理,還是全部禁足、一切太平。
移工禁足令無益於防疫
病毒首先攻擊的都是社會底層的弱勢,我們可以居家辦公、宅在家叫外送,但他們必須出來工作,提供社會基本運轉,我們才有可能吹冷氣Work From Home。
不論在電子廠、長照機構,移工每日承擔的都是台灣人不願意做的底層工作,高危險、低保障,他們每日都比我們多上更多的接觸風險,可以避免的話,誰會想要染疫?
前幾日有位在雲林工作的印尼移工,年紀輕輕卻因為被機器夾到而過世,疫情之下,沒有葬禮、沒有悼念活動、連家人親友也無法見到最後一面,過世前他親筆在紙上寫道: 「成為移工並不是我們的夢想,但在自己的國家很難改變我們的命運。」
每個移工都希望健康的來,健康的回去,強制軟禁移工無益於防疫,只是凸顯社會對移工的歧視。我們由衷希望,疫情之下能夠團結一心,移工也是島上的一員,更是一條生命,要共同對抗的敵人是病毒,而非一起生活、工作的移工。